格雷分享丨杜可君:“我眼中的互联网企业-工业互联网篇”

2020-04-01

核 心 观 点

工业互联网为我们描述了非常美好的现代制造业前景,但笔者从工作实践中发现,事情并不是那么简单,从投资的角度看,大部分工业互联网概念的企业,投资价值比消费互联网相去甚远。不过还是从云的角度给了一些投资建议

正  文

笔者前三篇互联网,探讨的主要对象都是消费互联网,如电商、社交、娱乐、生活服务平台等,本文结合笔者在航天从事工业互联网的工作经历,谈谈对工业互联网的认识。文章有点长且枯燥,耐心看,后面有彩蛋。
 
以前我们互联网的主要应用对象,是C端的消费者,而制造业为代表的庞大的企业内部,信息化或者说数字化的程度是比较低的。怎么让人、生产设备所产生的数据有效利用,并且流动起来,提高工业生产的质量、效率,就是工业互联网要解决的根本问题。
 
因此,我们要给设备装传感器采集数据,还要给设备安装通信设备,让采集的数据可以发送出来,通过数据实现精细化的设计、实验、制造、流程调度,再把一次次产生的数据和经验保留下来,进而指导和优化未来的生产,提升制造业的水平。
 
等一下,不能再说下去了,我估计没有从事过这个领域的人,已经快不知所云了。笔者从事过6年火箭的数字化工作,就用火箭为例,试图说明这个概念。

没有工业互联网支持下的火箭工作是什么样子呢?

首先,你要用火箭把卫星送入轨道对不对?根据卫星的质量、大小、要运行的轨道,你就需要开始设计火箭了。需要多大推力,多少重量,什么外形,飞行轨迹,火箭是二级还是三级结构?要几个助推器?用什么控制系统?高速飞行的时候能承受的力、热等各种物理条件……
 
这是个极其复杂且专业的工作,需要很多个专业的工程师一起协作,我们管这个过程叫总体设计。设计完了,再把指标参数一层层发下去,给制造部门,各部门把设计参数和约束变成一份份需要设计的图纸,给制造部门去生产制造,结构壳段、电气设备、电缆仪器等,先生产样机,一次次做实验看是否满足性能,然后再把数量巨大的零部件最后组合整装成火箭,定型,发射。
 
大家拍脑袋都能想出来是个多复杂的过程(祖国的航天科研工作者真的很了不起!)。细心的读者发现了,维持几百上千人协同工作的,就是那一份份参数文档,你看过密密麻麻的文档参数才会真正明白什么叫密集恐惧症,过去全靠人一级一级的校对。这还不是最恐怖的,你想过火箭设计的结构图纸吗?得是多恐怖的东西?制造车间的人,根据着一张张如天书一般的图纸,最终加工成功火箭需要的零部件。如果中间发现有问题,要修改,OMG,这么复杂的系统,动一发而牵全身。所以过去一款重要的火箭型号,从设计开始,到最终能完成发射,得很多年才能完成。

如果引入了工业互联网会怎么样呢?

首先从设计开始,我们就不要二维图纸,直接设计成三维模型,于是就有了CAD(计算机辅助设计),有了三维样机,好了,需要外形的气动专业拿去算算空气动力学的分析;结构动力学的拿去看看用什么材料,设计成什么具体结构,能实现力学要求;搞热力学分析的人,拿去设计下怎么进行防热处理,全部都基于这个初始的三维样机模型,几轮下来,把详细的火箭的样机基本就设计好了。专业之间靠软件传递参数,图纸变成了辅助。软件有个好处,你那里开个孔开错了,或者装个什么仪器干涉到其它部件了,会立刻给你报错,不用等人肉眼去看图纸,这个效率大大提升。
 
制造部门,根据这个样机的详细参数,通过计算机控制加工车床,制造每个零部件,整个过程都是数字化的。制造设备上,需要的关键信息都会有传感器采集数据,报告给系统,一是看制造过程是否有异常,二是为了给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工作提供数据支持。
 
一言蔽之,就是把整个火箭的设计、制造、实验、质量监督管理的各部门的人、加工机器、仪器仪表等,需要的数据先全部变成计算机能理解的格式(数字化过程),然后统统连接成网络,于是就有了物联网。最后在把历史上一次次的数据,拿去分析,反思推导,为今后的工作改善每个环节,提高质量和效率,这就是大数据分析。
 
大家稍微开一下脑洞发挥下想象力,大型制造企业,从火箭到汽车、空调、手机等,如果确实通过工业互联网实现了数字化、智能化,生产效率绝对可以提高一大截。
 
不好意思,要扫兴了,投资的角度就是这么现实,切换到投资角度,事情变了。

工业互联网很难出现消费互联网里的巨头企业

很简单,从事工业互联网的TMT企业,它的收入,可以简单理解为其服务的制造业节省的钱。很好理解啊,我一手机制造商,买一套工业互联网系统花了1亿,最终累计节约的成本才5000w,这赔本的买卖谁干?
 
目前全球市值最大的科技类企业基本都是消费互联网类,本身制造业的市值还不如他们,节省出的钱,可能只是个零头了。

工业互联网的落地实现难度非常大

看懂了我对火箭描述的读者可能发现了,工业互联网往往涉及到很深的专业领域,知识产权保护的问题,怎么解决?
 
或者让我说得更现实一点,我们把火箭工程师关于外形设计、轨迹计算、控制系统设计等等一系列的专业知识,都慢慢固化到软件里,OMG,这可能吗?这是人家吃饭的东西,给你了,人家怎么活?说白了,工业互联网要落地,必须要行业专家来参与,才能真正有用,一个搞计算机的哪里懂什么火箭设计?做的系统能用吗?可企业节省效率和行业专家的知识产权之间的天然矛盾,我觉得很难解决,专家们抵触,你这系统根本就做不出来。
 
退一万步,企业威逼利诱把系统搞定了,OMG,高效的系统让人工的需求大大削弱,于是过去需要10个结构力学专家,现在只需要3个最有经验的,剩下7个再见,他们可是中国第一流大学硕士和博士,你怎么重新安排合适的岗位?没有技术含量的岗位呢?那更完蛋,大批量裁员不考虑社会就业问题?

工业互联网往往在每个垂直领域都有很高的个性化需求,成长空间有限

造火箭的系统,拿去给制造汽车的企业,由于需求不一样,必然要有大量的定制开发。笔者在航天研究所工作的时候,这是我头疼之极的问题。很多看上去光鲜亮丽的系统,在设计、实验、制造各个细节,都要重新做更改,美其名曰定制化开发。投入大量成本开发的系统,还不能简单的复制,这种生意模式不要太差。销售们需要理解每个行业的特点,才能找到需求痛点去卖,工程师们要根据不同行业的需求,定制修改系统。所以一套好的系统,往往只能扎根在一个领域,成长空间有限。

有没有看好的东西呢?有的,标准化的云计算,是看好的领域

什么叫标准化的呢?分应用的底层两个维度看。

 

  • 从应用看:


比如officepdf等办公工具,你不可能让他给你定制功能。那么过去传统“软件模块+license”单机使用模式,推广到云端变成订阅模式,就能得到不错的应用,以前只能再安装了软件的电脑上用,现在变成云模式,我在任何一台联网的电脑、pad、手机上,都可以使用软件办公,还可以多人同时在线协同办公,收费从一次性高价买断,到按月或者按年分批支付的模式,让企业投入的经济压力骤减,客户推广变得容易很多。
所有行业领域已经成为工业标准的软件工具,只要具备移动办公,多人协同办公的需求,都可以享受从单机到云端服务的红利。
 

  • 从底层看:


可以抽象出来的通用软硬件企业,也是可以的。比如无论你什么网络,总需要数据存储功能吧,把最基础的数据存储这块切出去,形成基础的ISSA系统,就能做大。这块国外的微软、亚马逊、谷歌都做得很好,国内的阿里巴巴、腾讯、华为等巨头也都在虎视眈眈这块市场。

小    结

工业互联网为我们描述了非常美好的现代制造业前景,但笔者从工作实践中发现,事情并不是那么简单,从投资的角度看,大部分工业互联网概念的企业,投资价值比消费互联网相去甚远。不过还是从云的角度给了一些投资建议。




重要声明

请您细阅此重要提示,并完整阅读根据您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请您确认您或您所代表的机构是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投资基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托法》、《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信托公司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管理办法》、《证券公司客户资产管理业务管理办法》、《证券公司集合资产管理业务实施细则》、《基金管理公司特定客户资产管理业务试点办法》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所认定的合格投资者。

一、根据我国《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私募基金合格投资者的标准如下:
1、具备相应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承担能力,投资于单只私募基金的金额不低于100万元且符合下列相关标准的单位和个人:
(1)净资产不低于1000万元的单位;
(2)个人金融资产不低于300万元或者最近三年个人年均收入不低于50万元。(前款所称金融资产包括银行存款、股票、债券、基金份额、资产管理计划、银行理财产品、信托计划、保险产品、期货权益等。)
2、下列投资者视为合格投资者:
(1)社会保障基金、企业年金、慈善基金;
(2)依法设立并受国务院金融监督管理机构监管的投资计划;
(3)投资于所管理私募基金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及其从业人员;
(4)中国证监会规定的其他投资者。

二、根据我国《信托公司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管理办法》的规定,信托计划合格投资者的标准如下:
1、投资一个信托计划的最低金额不少于100万元人民币的自然人、法人或者依法成立的其他组织;
2、个人或家庭金融资产总计在其认购时超过100万元人民币,且能提供相关财产证明的自然人;
3、个人收入在最近三年内每年收入超过20万元人民币或者夫妻双方合计收入在最近三年内每年收入超过30万元人民币,且能提供相关收入证明的自然人。

三、根据我国《证券公司客户资产管理业务管理办法》的规定,集合资产管理计划合格投资者的标准如下:
1、个人或者家庭金融资产合计不低于100万元人民币;
2、公司、企业等机构净资产不低于1000万元人民币。

依法设立并受监管的各类集合投资产品视为单一合格投资者。

如果确认您或您所代表的机构是一名“合格投资者”,并将遵守适用的有关法规请点击“接受”键以继续浏览本公司网站。如您不同意任何有关条款,请直接关闭本网站。

“本网站”指由北京格雷资产管理中心(有限合伙)(以下简称“本公司”)所有并及其网站内包含的所有信息及材料。本网站所发布的信息、观点和数据有可能因所基于的信息发布日之后的情势或其他因素的变更而不再准确或失效,本公司不承诺及时更新不准确或过时的信息、观点以及数据。

本网站介绍的信息、观点和数据仅供一般性参考,不应被视为购买或销售任何金融产品的某种要约,亦非对任何交易的正式确认。投资有风险,投资产品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本公司不对产品财产的收益状况做出任何承诺或担保,投资者不应依赖本网站所提供的数据做出投资决策,在做出投资决策前应认真阅读相关产品合同及风险揭示等宣传推介文件,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


我已阅读并接受 不接受

客户服务

联系我们

010-87566866

service@geleifund.com